曾经号称要“天天见”的民族日化品牌大宝,还见得到吗?
自2008年被强生收购,大宝一度被业内担心将从主流市场消失。收归强生麾下后,作为产品线补充的大宝护肤品在销售上一直波澜不惊。更重要的是,四年后的“大宝”正在以另一面目重回一线市场。
今年6月,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正式对外宣布,在北京市场推广旗下清洁用品“贝贝熊”,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另一高端品牌“洁亿之花”。谈及此番突进,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销售厂长张志利向记者表示,“贝贝熊”品牌本身是当初强生收购前就有的,此前在我国黄河以北市场均有销售。
张志利指出,“"贝贝熊"的员工很大一批都是从当年大宝出来的,比如市场管理、企划执行以及负责原料调配等化工技术人员”, “而现在公司的直属上级领导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
2008年,斥资23亿元,强生一举敲定了对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相关股份转让来自于北京三露厂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
然而,早在1989年,北京三露厂就已正式分离成两块业务,分别由北京市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和现被收购的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组成,生产也分别在“大化”、“小化”两个车间进行。前者生产着“贝贝熊”等清洁用品,后者则做出了日后名声大噪的大宝SOD蜜。
张志利介绍,被收购之后,原来的大宝方面不能未经授权生产化妆品,且产品只能在生产厂家处体现“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的字样。因此目前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投放市场的产品更多强调的是“贝贝熊”这样的产品名。
强生方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在区分两家“大宝”的关系,此前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就曾因盗用了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名称而被工商处罚过。
谈及收购的动因,国内知名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向记者表示,当初强生收购大宝并不是看中其品牌基础,而更多是其渠道分销以及网点资源。“被收购时大宝在中国有超过20多万个网点,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综合实力都很强。”
曾经在中低端市场家喻户晓的大宝护肤品,正是由其核心团队一手打造。而由于当初大宝收购之初的协议以及北京市民政局的接管,最终使得
大宝化妆品管理层“集体腾挪”到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
“当初强生与大宝从谈判时就定下了一个原则,需要按比例留用原来大宝的基层员工,并负责人员的安置。而其余工作人员则将根据需要,帮助扶持其他民族品牌的。”张志利表示,“以残疾员工为主的大宝基层工人有80%继续留在大宝,而诸如部门主管这样级别的中层干部很少继续留在大宝化妆品,都到了我们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而在高层方面,也只留下了若干个分管生产、销售的总经理级别干部。”
张志利透露,收购之时,强生方面选择优先接收来自生产线以及高层管理线的人员,而中层管理线则是由强生完全自己接手。
“大宝”接招“贝贝熊”
“我们计划借助强生在市场营销、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大宝品牌。”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人伟在收购之时如此表态。
2003年大宝在护肤品市场份额超过17%,但此后随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品牌的强势冲击,销量走势连年下降。收购前,大宝销售额也已从2005年的7.8亿元下滑到2006年6.76亿元左右。
从收购之日起,“新当家”强生开始了对大宝全方面改造和调整。
如今,强生方面在大宝产品线上做出了更新优化,推出沐浴产品系列,并在产品包材和市场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微调。然而,当初的质疑似乎仍未消弭“强生接手后,大宝护肤品到底能否"复活"?”
这边厢,被收购的大宝护肤品依旧处于维护市场份额的格局,另一方面,作为由原先大宝中高层组成的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团队,依靠政府扶持的力量,正在谋划全新的发展目标。
张志利表示,2009年北京市从北京市民政局下属超过70家的企业中挑选了有发展前景并具有较好人员团队的企业,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就被挑选上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公司享受了诸如去年投资兴建新厂区时的上级资金支持,同时管理人员团队也由机关下派而来。
张志利指出,“像我们公司这样市属的福利企业都由北京市民政局来管理。不过,民政局只是行政上的指导,代行出资人,真正运行是靠管理者来操作的。”
对于渠道继承的说法,张志利则表示反对。他指出,大宝护肤品的渠道并非商超为主,最具优势的渠道是在农村和县乡镇一级。另外,“大化”与“小化”在商超渠道中也有所区分,因此目前“贝贝熊”一类的清洁用品渠道与之虽有重合,但主要还需重新拓展。
据悉,大宝日用化学制品厂在清洁用品共有三大品牌。待推出的高端品牌“洁亿之花”和时间最久的“贝贝熊”主攻城市市场。而2010年推出的“净道”品牌则主攻农村市场。“现阶段,"贝贝熊"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市场已经覆盖商超、团购、分销、批发等形态。此前已覆盖了17个省市自治区,未来将继续开拓北方市场。”张志利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