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宝典正版资料库 卢嘉颖
经销商是我国市场传统渠道最重要的环节,近年来, 经销商的经营境况收到了一定的冲击。 经销商会不会消亡? 经销商将何去何从? 澳宝典正版资料库将从客观的大环境, 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深入的剖析。
威胁经销商的两把刀? KA和电商
第一把刀--KA。
多年前KA卖场扩张正激烈,且连锁业态KA(如苏果,农工商, 7-11等)打破传统渠道对中小超市垄断之时,就有舆论惊呼: 在中国市场, 不出10年, 经销商将没有生存空间了。 但是10多年过去, 大部分企业的直供Key Account的生意占比仍然没有超过50%。 50%仿佛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 这个坎之所以牢固。
首先是国际和全国的KA的扩张受到经营成本上升的抑制和经营收益的增长缓慢而步履蹒跚, 甚至大规模关店和整改。 以省份和城市为依托的CKA, 遍地开花。 如果把国际和全国的KA比作大户, 经销商下游的终端比作小户,在大户收拾小户的过程中,出现了中间类型CKA, 而且几乎每个地方都出现了强大中间类型, 这种强大中间类型逐渐成为了经销商生意的中流砥柱。
其次, 购买便利性是中国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场所的最关键因素。 在多项涉及多个快销品类的调研中, 70%以上消费者都会把”就近购买和便利性”作为首选。 KA虽逐渐往二三线城市下沉, 并且往社区化转型, 但其覆盖率除了一线城市以外, 仍不足以撼动经销商下游的终端。
第二把刀--电商。
电商对KA的杀伤力更大于对传统渠道。且电商的很多仍处在烧钱阶段,未来电商的价格终究将回归理性。在欧美,港台和东南亚,快销品类电商的占比不超过5%,快递成本是最大的障碍。电商仍无法解决消费者对“购买便利性”的需求,一是时间的需求,二是地点的需求。当消费者在外购买食品和饮料以满足饥渴之需时,当消费者家里的某些产品用完了需要临时购买时,电商都无法解决。此外,根据一项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电商的售后服务的不满意度远超过实体商店,“投诉处理缓慢”和“退换货需要额外运费”是主要原因。
近年来, 笔者一直被许多经销商朋友,追问经销商的未来该如何发展。笔者的回答是,经销商要修内功。
第一层: 加强网点的覆盖, 对渠道的控制体现了经销商的基本功。 今天受冲击最大的, 往往就是渠道力弱的经销商。 过去牢牢把着几个大客户,现在大客户受到KA和电商的冲击, 坐商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而实施渠道精耕的经销商, 其抗风险的能力很强, 东边不亮西边亮, 在市场中总有能冒出来的好终端。
第二层: 加强公司化运营,经销商就不能成为像品牌企业那样的大公司吗? 除了销售部,财务部和物流部,可以有市场部, 战略部?当然可以! 经销商的未来, 可以成为一个彻底的大经销商,例如垄断港台和东南亚的和黄,大华,他们是许多品牌的整个港台和东南亚的大经销商,他们拥有不亚于品牌企业的对战略和品牌的运营能力,以及对渠道的绝对掌控。品牌企业甚至把许多重要的KA和电商都直接交给了经销商去运营。经销商的另一种未来,可以华丽转身成为一个品牌商(拥有绝对渠道优势的品牌商),百丽和天喔的例子就在眼前。
第三层:加强资本化运营,资本永远是抗风险的重要后盾。中国的传统经销商还没有走出这一步,还没有跟资本合股。反过来是在一些中小经销商开始撤退的时候,许多大资本商大企业开始去做经销商,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现在许多中国的大企业已经对其经销商的资本实力有明确的要求,谁有实力就一起结伴走下去。
所以,KA和电商的冲击只不过是对中国经销商行业的重新洗牌而已。经销商的存活之路在哪里?---经销商要修炼自身,加强渠道的控制,加强公司化运营和加强资本化运营。做到这样的境界,任凭它市场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